徽州乡村有多火?“今年7月全省现场会以来,来学习的农村农业干部近7000人次。”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干部说。“一天接待了20位深圳上市公司董事长,他们争着要来投资乡村。”黄山市徽州区干部说。“尽管民宿价格高达1000—3000元一晚,但假期仍一房难求。”黟县碧山村民宿业主说。全省15个地市纷纷去学习,上市企业和资本“大佬”纷纷去淘金,一线大城市高端人群纷纷去度假……徽州乡村发生了什么?“近年来,黄山市坚持以‘绣花’功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大力实施微改造提升、微景区培育、微创意运营、微循环发展、微奉献治理,力求最小干预,以小切口实现大目标,打造乡村建设新典范。”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说。“五微”究竟有何魔力,能让乡村活起来?
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
01
一个村庄的蝶变
到过碧山村的人,总会被它的颜值惊艳到。碧山村坐落在黄山市黟县的青山脚下,远远看去,古塔、古村落加上层层青山,映衬出一幅徽州水墨画。村庄内,随意走进一处民宅,就会翻动一页历史;随步踏足一块石板,就会触动一段记忆。其实,相比近邻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、宏村,碧山村一直貌不惊人、鲜为人知。正因如此,它更好保留了农村本真的状态。“黄山市有大批传统村落,决定了乡村建设不能走大拆大建的老路,只能立足现状,对村庄进行微创手术式地改造。”黄山市长孙勇说。在微改造中,碧山村基于优良的生态环境、厚重的历史风貌,从细微处入手,寻找乡土匠人运用乡土工艺,尽可能使用老物件完成村庄的改造,统筹世行贷款和传统村落等多个项目分类分段建设美丽乡村,尽力保持乡土肌理。“我们坚持‘土墙土补、砖墙砖修’原则,采取传统工艺手法,注重精细化处理,实施村庄建设项目50多个。”黟县碧阳镇党委书记方曙光说,微改造让碧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微改造不仅提升颜值,更为谋求乡村发展。碧山村按景区要求,打造无门票的微景区村庄,特别是在碧山老八景基础上创新打造出新八景。微景区培育,让碧山村有可看可玩可长留的旅游业态。有了精致的村庄、美丽的景点,接下来就要依托创意运营,让乡村产业发展起来。碧山村着力打造独特的碧山IP,吸引了“工销社”“寒公子”“一席地”“一个店”等特色文创小店,涵盖传统小吃、服装饰品、伴手礼品等多个业态,培育了独具特色的民宿和农家乐,包括猪栏酒吧这样的民宿顶流产品。同时,通过微循环发展,实现了乡村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;通过微奉献治理,推动了乡风文明的整体提升。如今在碧山村,整洁的道路两侧花红柳绿,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古朴雅致,创意文创产品琳琅满目,特色民宿酒吧点缀其间。让游客强烈感受到徽州古村落与现代文明的交流碰撞、完美融合。“五微”行动给碧山村带来了一场蝶变,成为全国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经典案例。2021年进村游客5.5万人次,过夜游客1.65万人次,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。更重要的是,一大批有创新思维和前卫理念的“新黟县人”落户碧山。“乡村的‘反虹吸’效应已经开始显现。”黟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黄春炜说,黟县涌现出碧山村、丰梧村等一批旅游强村,吸引了近千人返乡创业和定居。他们大都来自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,既有追逐“诗与远方”的青年创客,也有企业家、艺术家等高端群体,还有高学历的海归人才,他们给乡村注入强劲的发展活力。徽州乡村,真正活起来了!
9月21日,歙县第三届秋禧节暨安徽省首届江上流艺术展在九砂村成功举办。
02挖掘乡愁
“在村里散步就像逛景区一样。”黄山市歙县深渡镇九砂村村民说。九砂村是新安江畔的一个普通渔村,过去交通不便,村庄逐渐“空心化”。2020年以来,九砂村采取市场化机制,引入当地旅游公司,按照景区标准进行微改造。以晒秋为主题,在江边打造一条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景观长廊;将古祠堂进行修缮改造,创意打造轻奢咖啡馆,做到古今结合。依托新安江区位优势,九砂村发展了采摘体验、民俗表演、摄影研学、民宿美食等旅游业态。其中,“九砂晒秋”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。今年9月,歙县第三届秋禧节暨安徽省首届江上流艺术展在九砂村成功举办,吸引了大批游客。昔日小渔村摇身一变,成为新安江百里画廊的一抹亮色。2021年,九砂村吸引游客量近20万人次,成为当地微改造提升和微景区培育的经典案例。“微改造关键是要‘以拆破局’。”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程剑飞说,过去农村建了很多附属用房,用于养猪、养牛、堆放柴火等,现在已完全丧失功能。另外,还有很多年久失修、残垣断壁的房屋。这些杂乱无章的无功能建筑成了村庄的“堵点”。微改造首先要把它清除掉,“村庄空间打开了,微改造才有地方做文章”。空间腾出来之后,黄山市因地制宜推进“五小园”建设,即小花园、小果园、小菜园、小竹园、小茶园。“五小园”多为村庄“金边银角地”、房前屋后闲置地等微空间,融入乡土文化、乡土元素,利用毛竹、鹅卵石甚至建筑废料等农村资源,就地取材,既变废为宝,又保留了乡土气息。仅仅是一些微小的改动,就能实现乡村颜值的极大提升。据统计,黄山市累计投入70多亿元,推进微改造项目1.4万余个,覆盖90%以上乡村,让烟雨徽州、田园徽州、村落徽州成为独特IP。“任何村庄都可以微改造提升,但不是所有乡村都能进行微景区培育。”在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、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朱洪平看来,微景区培育关键是挖掘乡愁。为了留住乡愁,黄山市把传统村落作为重点,实施古村落生态修复、古建筑单体保护项目。目前,黄山市已有123个中国传统村落建成美丽乡村,占总数的45%。虽然是微,但微而不散、微而不乱。目前,黄山市乡村旅游已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,年接待游客4420万人次、收入320多亿元。
03
“流量密码”
在黄山市,像碧山、九砂这样的网红村还有很多,它们个个都有自己的“流量密码”。相对于碧山、九砂,一些村庄既没有旅游资源,也无区位优势,它们的“流量密码”更有独到之处。黄山市徽州区虹光村原是地处偏远的普通村庄,没有古民居和旅游资源。在“五微”行动中,虹光村硬是无中生有,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。“没有流量,可以创造流量;没有IP,就打造IP!”虹光村党支部书记方红旗说。虹光村以村庄小径为主体,打造“跳房子”“滚铁环”“扔沙包”“老物件展示”等特色小节点30余处,形成了童趣一条街。童趣的主题创意让人眼前一亮。微创意还不止于此。虹光村在石川—虹梁公路两侧打造油菜示范片160亩,种植大熊猫、小猪佩奇等特色创意示范田,供游客赏花、摄影。同时,深入挖掘自身文化资源,从多位本地明朝廉吏的故事切入,在忠堂自然村打造了廉政教育基地。石川赏花、童趣虹梁、清廉忠堂,三大主题创意串成一条“珍珠项链”,让游客有风景可看、有地方可拍、有东西可玩。像“童趣虹光”这样的乡村旅游IP,黄山市目前已有150个,包括“艺蔬临河”“梦里祖源”“诗画莘墟”“禾谷凤霞”“长寿沟村”等,都极具特色。酒香也怕巷子深。有了很好地创意,怎样运营就很关键。“乡村振兴迫切需要运营乡村。”朱洪平说。乡村产业发展有很长的市场培育期。“由于投资见效慢、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等因素,前期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。如何破题?国企要有担当。”在黄山徽州浪漫红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文苹看来,国有资本需要进入乡村,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乡村运营中去。作为负责运营管理徽州区旅游资源的国企,浪漫红文旅集团从2020年开始积极投身于乡村运营,先后主导参与了多个村庄的建设运营,并成功打造出“绿野仙踪西溪南”“养生蜀源”“坑上栖茶”“童趣虹光”等一系列IP。徽州区已探索出一条国有资本运营乡村的路径。“现在,社会资本已经‘瞄上’我们乡村了。”彭文苹说,社会资本进入后,就可以实现资源变资产、资产变资本。从黄山市来看,乡村运营的路径还有很多。如:黟县“两山银行”转化模式、屯溪区“政府+村集体+社会资本”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、黄山区引入运营团队市场化运营模式等。乡村运营,谁先破题,谁先受益。目前,黄山市已成立599家乡村运营公司,实施200余个产业项目,打造各类特色基地5.5万亩,推动3842幢农房焕发新生,乡村资源年交易额超7亿元。2021年,黄山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达2.52亿元,3个区县的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进入全省十强。“让每个村子都形成自带流量的鲜明IP,把乡村打造成人人向往的地方。”孙勇说,这是微创意运营的重要目标。
04
从“五变”到“五美”
“五微”是个系统工程,微改造提升是基础,微景区培育、微创意运营是乡村发展的抓手,微循环发展和微奉献治理则是重要保障。乡村的全面振兴,离不开生态这个最重要的底色和农民的积极参与。黄山市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,实施微循环发展,创新打造“生态美”超市、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站、生态共享洗衣房,构建全域垃圾智能化收转运体系,解决了乡村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。同时,大力发展生态经济、生态农业,让生态变业态。无论是微循环还是微改造、微运营,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。“没有农民参与,什么事也干不成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歙县深渡镇大茂社区党总支书记姚顺武说。过去,农村修路架桥、拆除无功能建筑,往往阻力很大。“现在,一天就拆掉了40多个猪栏柴棚。以往很难干的事情,现在变得很省力了。”在姚顺武看来,秘诀就是微奉献治理。通过民主决策、民主监督,让群众真正作为主人翁参与进来。“村庄怎么改造、乡村建设怎么干,村民说了算。群众心理上接受就会积极参与、主动奉献。”姚顺武说。在微奉献治理中,歙县创新推行“户主会”制度,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发展全过程,“有事好商量,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”,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。黟县西递镇打造“作退一步想”工作室,引导群众在矛盾纠纷调解中主动让步、达成和解。目前,黄山市全面推广西递做法,建成1000余个“作退一步想”工作室,有效化解矛盾1.26万件。休宁县创新开展 “一献四捐”行动,祁门县实施“心灵花园”工程,发扬“乐捐好施”“礼让奉献”等传统美德,将群众建设家园的强烈意愿变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。“当前,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‘新安山居图’正在黄山大地徐徐展开。通过‘五微’,实现村庄变景区、创意变生意、农房变客房、生态变业态、资产变资金‘五变’,努力打造产业丰美、环境优美、乡风纯美、社会和美、生活甜美的‘五美’乡村建设新典范。”凌云说道。
-- END --
作者为决策杂志融媒体记者编辑:纪海涛 / 审稿:王运宝